业务范围
- 发布日期:2024-09-09 15:34 点击次数:112
新中国成立至今,最高领导人之中,依旧出现了不少能人英雄,其中有一位上将名叫陈炳德。
作为我国上将,他身居高位却初心不改,依旧保持着清正廉洁、简单淳朴的作风。
2009年,记者拍摄到了陈炳德的工作照片。
直到这时众人才发现,原来这位上将开会时使用的水杯,竟然只是一个吃完的玻璃罐头瓶子!
奋斗不息的陈炳德
陈炳德出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与现在孩子们的睡前故事都是童话不同,当时的孩子们是听着抗战英雄的故事长大的。
在这些故事的熏陶下,孩子们大多怀着一个英雄梦,迫切地想要长大成人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陈炳德也不例外。
17岁时,响应“劳动最光荣”的口令,跟随国家的号召,陈炳德成为了油酒厂的一名工人。
在那个年代,工人的待遇已经算得上不错且稳定,但是陈炳德并不开心。
原因无他,因为陈炳德的梦想是进入军营当兵!
到了60年代时,由于保护自身的需要,国家开展了征兵计划。
尽管当时的中国已然立国,但是仍旧处于水深火热的内忧外患之中。
内,是在台湾的蒋某人仍旧没有放弃;外,则是美国等不法之徒在虎视眈眈。
毛主席曾说:
“难道我们越怕鬼,鬼就会越喜欢我们,选择放过我们吗?”
因此,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中国解放军时刻保持警戒状态,随时准备着重回战场冲锋杀敌。
于是,当听到国家征兵的消息,陈炳德毅然决然辞去了别人眼中的“铁饭碗”,成为了南京军区60军的一名士兵。
南京60军是新中国成立后整编的新部队,他们在抗美援朝中有过非凡的战绩,也曾经因为战争失利尝到苦头。
但是60军的战士们不屈不挠,在战火的淬炼中成为了一支精锐中的精锐。
而在进入60军之后,陈炳德的能力才真正展现在世人眼前。
不断高升
1971年,29岁的陈炳德调任178师作训科的副科长,六年后,他升任成为了533团的团长。
由于陈炳德在战术方面有着极强的天赋,因此他总是能够在战术,以及提升战士们的能力上,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
1979年,陈炳德成为了参谋长,也得到了前往解放军军事学院基本作战系的学习机会。
到了陈炳德54岁时,他成为了南京军区司令员,也是当时全军范围内最年轻的军区正职之一。
到了2004年,陈炳德成为了总装备部的第三任部长,三年后,又调往了总参谋部担任参谋长。
在此之前,他已经于2002年晋升上将了。
这段时间正是我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阶段,陈炳德为我军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除此之外,陈炳德还多次参与了解放军救灾工作,其中还包括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
当年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在中午,发生2分钟后,一份标注着地震等级的加急电报呈到了陈炳德的办公桌上。
陈炳德一眼便感知到了这场地震的严重性。
早些年唐山大地震时,上百万人民被废墟掩埋,唐山市所有的地面建筑全部倒塌。
而现在的汶川地震与当年的唐山地震是一个等级,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显而易见。
因此,陈炳德第一时间要求将汶川地震事件放在首位。
交代一切关于汶川地震的事件简化程序,特事特办,不需要综合整理,直接用小纸条写明递到办公桌上即可。
对于灾情的指挥官而言,只有在第一时间内了解灾情的具体情况,才能够拯救更多受到灾难的老百姓。
可是这次地震的情况实在是太严峻了。
地震周边受到波及的城市不断传来受灾情况,但是地震中心的汶川却十分沉寂,没有任何消息。
这给陈炳德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汶川现场的灾情到底是什么样的?几十万的群众现在情况如何?
随即,四川省军区副总参谋长向怀树抵达灾区,不断向陈炳德更新报告着灾情的最新情况。
在了解过灾情的严重性后,陈炳德第一时间安排了通信部队抵达灾区现场,于是就出现了我们熟知的15名伞兵。
08年5月14日,空降兵大队14名伞兵写下了请战书。
哪怕在当时的气候条件下,跳伞面临的风险是巨大的,但是他们依然毅然决然地从5000米的高空一跃而下!
他们这一跳,不仅跳到了灾区,还跳到了陈炳德的心里。
好在不久之后,14名伞兵顺利抵达地面并且达成了通信,能够达成陈炳德要求不断报告灾情的要求。
他说:“当时的我,在心里为勇士们打出了最满意的100分!”
随着信息不断丰富,陈炳德意识到现场的解放军是完全不够用的,只有更大规模地增兵才能够满足汶川所需要的。
于是,陈炳德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下达了“使用济南军队为主力,适当配合其他部队配合,多路方式展开救援”的方案。
为什么主力是济南部队呢?
原来,陈炳德在1999年到2004年间都是济南军区的司令员,他对济南部队的了解程度以及默契是极高的。
在确定了方案后,陈炳德立刻给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范长龙拨打了电话,下达了济南军区预备支援的命令。
就这样,15万的人民子弟兵就这么井然有序地投入了抗震救灾的过程中,还诞生了不少人们耳熟能详的英雄。
此次抗震救灾创造了我国军队抗战救灾的新历史,也登上了不少外媒的搜索热榜。
全世界的人们都在为这样的“中国速度”、“救援新长征”震惊喝彩。
除此之外,陈炳德还参加过航天航空任务——神舟六号火箭升天计划。
火箭发射前夕,陈炳德立下军令状,保证自己会确保“神舟六号”的发射圆满完成。
因此在发射的现场,陈炳德的内心一直在打鼓,发射阶段也一直坐在酒泉基地当中,亲自确保进度。
同时,不懂技术的他还兼任“啦啦队”,在现场不断勉励项目负责人。
时常在听取各方建议的前提下,举行头脑风暴,鼓动所有人为火箭的发射提供科学的决策。
“扎实努力,绝不大意,绝不掉以轻心”,就是陈炳德坐镇发射基地的基本工作要求。
果不其然,在陈炳德的精益求精下,神舟六号的发射十分顺利。
被人发现的玻璃罐头水杯
除此之外,作为军区的高级领导人之一,陈炳德还要参加一些相关的会议。
在一次会议中,陈炳德提及了台湾问题。
他是这么说的:
“他本人对美国总统林肯维护国家主权以及领土完整的行为是非常敬重,联邦不能分裂,中国也不能!”
“只要美国能够推己及人,理解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能够稳定、健康的发展。”
之后,在2009年的一次会议上,媒体爆料了陈炳德的发言过程,他气度不凡,铿锵有力。
只是这次爆料却让眼尖的记者,发现了陈炳德上将使用的水杯竟然是一个罐头改造的!
一经发现,人们在过去的资料中也发现,这个水杯不是临时换上顶替的,而是跟随陈炳德上将很久了。
如此,我们能够看见,陈炳德上将从普通工人变身军区上将,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初心。
牢记幼时听到的那些英雄们的事迹,身体力行地传承着这些精神。